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荒山茶白茶是采摘已經荒廢多年的大白茶的茶樹芽葉,做為制作的原材料。頭春茶葉采摘后任憑繼續(xù)拋荒,沒人管理,沒有施肥,沒有打農藥,任其自然生長。一年只采摘一次。茶樹通過一整年的光合作用聚集大量營養(yǎng)物質,只集中在頭春發(fā)芽長葉,這種茶樹的芽葉的品質無疑是制茶師最喜愛的材料。
但有個問題是:荒了五年十年后,現在開始每年采,那還是荒山茶的意義嗎?
都是一年采一次的野放茶園和科學管理的同地點茶園,有誰比較過同樣的茶哪個更好喝?產量那個更高?
荒山茶的提出只是個概念炒作,沒有切實意義。很多所謂的荒山茶,就是挨著常規(guī)茶園長的,同一片地方同一個海拔,同樣的光照土壤,茶園茶500,荒茶1500。這樣好玩么?
荒山茶如果就是拋荒野放茶園的大白茶,每年只采制一次的茶,這應該是屬于茶園管理、采摘工藝的問題。只不過是采用了粗放管理的原料,采制次數減少罷了。
茶區(qū)能都這樣棄放不管,5年10年采制一次茶嗎?每年都采制一次還叫荒山茶嗎?矛盾不?。?/p>
以野為好,事實不是那回事,野孩子和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哪個更容易出息,你心里還沒有數嗎?
荒山茶年年采,沒人打理,內在物質能比科學管理的好,不見得吧?土地肥力有限,古法農耕都知道要交替種作物!為什么?
說實在的,福鼎就是個丘陵地帶,高山低山區(qū)別都不是很大,就別再玩什么荒山茶了,做好茶園的科學管理,認真做出性價比高的茶才是正道!